2024-08-12 10:26:20 文山华图考试网 http://wenshan.huatu.com/ 文章来源:云南华图
1.【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知识。根据《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D项突发性行为的意思就是面对突然发生的危险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意思和紧急避险行为一致。D项正确。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1.起因条件: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只要是合法权益即可,不仅限于国家财产和公共利益。A项错误,不当选。同时强调险情客观存在,而不是臆想的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危险。C项正确。
2.时间条件:危险正在发生,迫在眉睫
3.对象条件:无辜第三者的权益
4.主观条件:具有避险意图
5.限度条件:损害的利益应当小于所保全的利益,生命权大于健康权,健康权大于财产权,财产权之间可以进行价值比较。B项正确。
因此,选择BCD选项。
2.【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知识。刑法具有以下法律特征:①调整范围的广泛性。刑法保护的利益与调整的对象上比较广泛,涉及几乎每一种社会关系。②调整对象的专门性。刑法的任务以及实现任务的方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刑法主要是规定犯罪以及运用刑罚的方法同犯罪作斗争,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③刑罚制裁的严厉性。刑法的强制力度较其他法律的强制力度严厉得多。④刑法发挥的补充性和保障性。刑法作为保护社会的最后手段,只有当其他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社会关系时,才由刑法调整。
因此,选择AC选项。
【拓展】
B项:刑法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其它法律规定的是一般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B项错误。
D项:刑罚制裁具有严厉性。D项错误。
3.【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知识。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A项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作用的首要分子,属于本条规定的第一款,故A项正确。C项中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属于共同犯罪的主犯。C项正确。D项中在其他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属于共同犯罪的主犯。D项正确。
因此,选择ACD选项。
【拓展】
B项:在一起聚众犯罪中,刑法如果只追究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首要分子的刑事责任,不存在共同犯罪,此时的首要分子就不是主犯。如《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首要分子只有一人,就不存在共同犯罪,故B项错误。
主犯和首要分子两者的关系在于:
其一,有一部分主犯不是首要分子: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主犯不是首要分子。
其二,有一部分首要分子不是主犯:主要是在一些轻微聚众犯罪,如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中,可能只处罚一个首要分子,因而不存在共同犯罪问题,也就不存在主犯问题。
4.【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是指《刑法》中规定具有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主体。
A项、B项:根据《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项、B项正确。
因此,选择AB选项。
【拓展】
C项:根据《刑法》第十八条,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不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C项错误。
D项:根据《刑法》第十八条,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不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D项错误。
5.【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刑罚及其具体运用。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A项: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王某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刑满释放两年后,又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属于累犯,不得假释。A项正确。
B项:张某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不能假释。B项正确。
因此,选择AB选项。
【拓展】
C项:孙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可以假释。C项错误。
D项:赵某因盗窃国家文物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可以假释。盗窃不属于刑法中不得假释的情形,无论是否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D项错误。
6.【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知识。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可知,ABC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ABC选项。
【拓展】
D项:无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使满足成为犯罪主体的其他条件,但由于其本人无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所以不能自行成为犯罪主体。D项错误,排除。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可知,不满十四周岁的自然人,对任何行为都无需负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7.【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并选错误项。根据《刑法》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我国对于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双罚制为主,单罚制为辅。单罚制又称代罚制,是指对单位犯罪的,不判处单位罚金,只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可知,B项错误,当选。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私分国有资产罪,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可知,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C项错误,当选。
因此,选择BC选项。
【拓展】
A项:单位犯罪在主观方面包括故意,比如私分国有资产罪;也包括过失,比如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A项正确,排除。
D项: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涉嫌犯罪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应如何进行追诉问题的批复》,涉嫌犯罪的单位,被其主管部门、上级机构等吊销营业执照、宣告破产的,此时,直接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对该单位不再自诉。D项正确,排除。
8.【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私分国有资产罪,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题干中,李某作为负责人,召集领导层开会,并以单位名义私分国有资产,属于典型的私分国有资产罪,且此罪名是单位犯罪罪名,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法条中指出:“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或者“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见,此罪名在刑罚上只处罚相关的直接责任人员。综上可知,ABD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ABD选项。
【拓展】C项:单位犯罪的犯罪主体为整个单位,不是负责人与职工之间构成共犯的关系。C项错误,排除。
9.【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知识。A项:甲教唆乙的罪行是抢夺,但乙在犯罪实施过程中,因为自身的原因,使自身行为由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所以,甲乙只在抢夺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即甲只构成抢夺罪。A项正确,当选。
B项: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乙在抢夺到手后,对追赶过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使用了暴力。因此,乙构成抢劫罪。B项正确,当选。
C项: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C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ABC选项。
【拓展】D项:甲乙在抢夺罪的范围内构成共同犯罪。D项错误,排除。
10.【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刑罚及其具体运用知识。A项:根据《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项正确。
B项:根据《刑法》第十九条,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项正确。
因此,选择AB项。
【拓展】
C项:根据《刑法》第十八条,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累犯,应当从重处罚。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